擇天記

貓膩

網遊小說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要強求。   這是壹個長生果的故事。   三千世界,滿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835章 老宅古井,鹹菜清粥

擇天記 by 貓膩

2018-9-17 15:47

  迎面是壹道很簡陋的木門。
  但門上的石檐卻修的極為講究,而且誇張,甚至要比門本身的高度還要高,從上到下排著無數道匾。
  陳長生擡頭望去,隱約看到了很多眼熟的落款。
  那些落款屬於歷代皇帝陛下以及歷代教宗。
  有周朝的皇帝,有前朝的皇帝,還有更久遠的、他只在書裏讀過的皇帝陛下的名諱。
  那些教宗的名諱他更熟悉,發現最下面的那位教宗陛下,正是自己的師祖。
  排在最下方的那位皇帝陛下是太宗皇帝。
  沒有天海聖後,也沒有前代教宗。
  很明顯,在唐家老宅裏那位老人逝去之前,作為同代人的前代教宗以及他不喜歡的天海聖後尚無資格留下印跡。
  那位唐家老供奉站在壹旁,沒有什麽神情變化,也沒有催促的意思。
  對唐家的這些老人們來說,這樣的場景在過去的無數年裏,已經發生過無數次。
  這便是唐家真正的底蘊,因為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歷史,無比真實,甚至顯得有些真切。
  天空裏忽然落下雪來,雪勢並不大,在老宅四周飄舞著。
  陳長生不知從哪裏拿出壹把舊傘撐開,向院子裏走去。
  看著那把舊傘,那位唐家老供奉的神情終於發生了些變化,眼睛微瞇,卻看不出到底在想什麽。
  老宅的正門很簡單,正院也同樣如此,平整的青石鋪在地面,被無數年的風雨洗過,被無數人的腳踩過,光滑的仿佛鏡子壹般,當妳走在上面時,很難不聯想到當年太宗皇帝也在相同的地方走過,妳此時踩著的那塊青石周獨夫可能也踩過,妳看到的那口老井,或者王之策也喝過裏面的水,那蘇離當年走進小院時,有沒有打傘呢?
  唐家老供奉停在了院門處。
  陳長生撐著舊傘走上石階,來到屋前,望向裏面。
  屋裏屋外隔著壹道高高的門檻。
  他站在檻外。
  老人在檻內。
  事實上,那人頭發已然全白,但看著其實並不老。
  只不過他的眼神仿佛院裏的老井,似乎世間任何事情都無法掀起波瀾。
  這便是唐老太爺嗎?
  ……
  ……
  千年來,整個大陸最神秘的當然是魔族軍師黑袍。
  對很多人來說,汶水城裏的唐老太爺也同樣神秘。
  世人只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有錢的人,即便天機老人在世時,也遠遠不如他。
  世人也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有權勢的人之壹,即便是天海聖後拿他也沒有什麽辦法。
  世人還知道唐老太爺是大陸最長壽的人,遠在太祖皇帝年間,便已經有人見過他。
  但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到底有多少錢,到底掌握著多麽可怕的力量,以及到底多少歲了?
  而且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的真實境界實力到底如何。
  當年天機閣都沒能查到,當然,就算查到了也不敢說。
  當上家主之後,唐老太爺便再也沒有與人交過手,至今已有數百年。
  有人分析,唐老太爺必然早就已經踏入神聖領域,只不過不在意也不需要俗世浮名,故而世人不知。不然,他憑什麽撐得起汶水城頭頂這片天,憑什麽與聖人分庭抗禮,八方風雨裏的大多數遇著他都要執晚輩禮?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這種看法,認為唐家是靠著難以想象的財富與根深脈遠的勢力才能在大陸上擁有如此超然的地位,而唐老太爺只不過擅於治家罷了,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般強大。
  無論是哪種猜想,終究都是猜想,而且看起來,永遠都不會得到證明。
  依然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
  除了汶水城裏的壹些老人和唐家老宅的少數後人,甚至沒有人知道唐老太爺的模樣。
  在京都國教學院的時候,陳長生曾經聽唐三十六說過很多次唐老太爺,在唐三十六的敘述裏,他的祖父是壹個慈祥的、有趣的、喜歡把獨孫抱在膝頭給他講過去的故事的老頭兒。
  魔族的月亮在棉花般的雲朵裏穿行,風兒吹動船帆在夜裏看著就像星星連成繩索。
  風景時刻在變,人自然也有很多面,而且也會變。
  唐三十六眼裏的祖父自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唐老太爺,或者說不可能是全部的唐老太爺。
  更何況,現在的唐老太爺又有了壹個孫子。
  ……
  ……
  幾年前陳長生去漢秋城的時候,曾經路過汶水,唐老太爺送了他壹份禮物,但沒有見他。
  今天是他第壹次看見唐老太爺,即便是他,難免也有些緊張。
  但他沒有表現出來。
  他平靜地把舊傘上的雪花抖掉,把舊傘收好擱在墻壁上,然後跨過門檻,走進了屋子。
  無論動作還是神情,他都非常自然,就像是回家壹樣。
  唐老太爺更自然,因為這裏本來就是他的家。
  唐老太爺在吃稀飯,吃的很香,能夠清楚地聽到聲音。
  桌上除了粥盆,還擺著幾碟小菜,看著都很普通。
  沒過多長時間,唐老太爺把碗裏的粥喝光了,拿起毛巾擦了擦嘴,對他說道:“有句俗話,叫老太爺喝稀飯,無恥下流,我最近比較註意保養,就是不想應了這句話。”
  陳長生怔了片刻才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他看了眼盆中剩著的白粥,想了想說道:“如果想要固齒,不能吃太硬,但頓頓食粥也不妥。”
  唐老太爺把手巾擱回桌上,說道:“又不嫌命長,怎麽會天天喝稀飯?這只是早飯。”
  陳長生沒有順著這句話接,說道:“為養生計,早飯熬些小米粥或燕麥是極好的,稻米反而容易傷胃。”
  唐老太爺看了他兩眼,問道:“妳很擅長這些?”
  陳長生神情平靜說道:“我的醫術可能還不如師父,但養生方面他不如我。”
  唐老太爺看著他說道:“既然自承醫術不如妳師父,為何要來見我,還要說給我治風寒?”
  陳長生說道:“治病救人是醫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我是教宗,更應該做。”
  唐老太爺神情不變,說道:“妳覺得妳師父沒資格治病救人?”
  陳長生同樣神情不變,說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這句話很有意思,如果讓相王等人聽著這句話,應該會品味更長時間,試圖品出更多的意思。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