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農業強國

淩煙閣閣老

都市生活

2001年,對中國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壹年。
7月,經二輪投票,萬眾矚目的2008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97章 壹聲令下,雲而景從

超級農業強國 by 淩煙閣閣老

2022-9-11 21:40

  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坐上橋車後排,正在前往嘉谷的黑龍江省分公司總部。
  作為壹名正廳級幹部,他平時也是個大忙人,只是因為省高官的吩咐,他才準備了壹番,親自前來聯絡齊政。
  當然,產量驚人的“嘉豆13號”,也值得他親自跑壹趟。
  糧食增產,幾乎是農業部的壹個常設的命題。但它確實是中國農業最需要解決的命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命題。
  就拿國產大豆來說,中國大豆缺高產品種嗎?
  他認為不缺。但是受到種植規模的限制,現代化的綜合性栽培技術無法實現,必然影響產量,這主要是生產組織的問題。
  盡管如此,平均畝產超過400公斤的大豆品種,依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與此同時,齊政放出的“壹年占全省,兩年占全國”的“豪言”,也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中國,全面推廣壹個全新的農作物品種有多難?
  ——這個“推廣”,可不是簡單的“將種子發給農民”就了事,而是要充分發揮出新品種的潛力,才叫成功的推廣。
  不是說妳有新品種農民就歡天喜地接受的。相反,農民習慣了壹直在種植的品種,所以即使有新品種推廣,他們也會對其種植各方面產生很多的顧慮,讓新品種完全登上舞臺有了很多阻力——農民收入來源單壹,基本靠地吃飯,很多時候,妳吹得天花亂墜,“風險”二字就足以打消了壹切沖動。
  另壹方面,農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即使種植了新品種,在科學種田意識、良法種植方案上往往會跟不上,再好的品種、再好的增產特性,也會被白白浪費了。
  “嘉豆13號”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神豆”。如果齊政沒有立下“壹年兩年”的Flag,他相信中國大豆遲早是“嘉豆13號”的天下。
  但有了時間限制,特別是省高官還信了的情況下,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將自己代入齊政的位置,想來想去,終於還是搖了搖頭。
  如果說,壹年內將“嘉豆13號”推廣至黑龍江省全省,在省委的推動下,他還有點信心的話,在兩年內將其推廣至全國,他覺得這是壹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在看到嘉谷分公司輪廓的時候,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對齊政已是滿腦子的“好大喜功”的評價了。
  有趣的是,當他抵達嘉谷黑龍江省分部的時候,沒有看到齊政,反而首先看到了壹群像是商人卻又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家夥在呼朋喚友。
  “何社長!”
  “黃社長!”
  “李社長來了!”
  “馬社長,好久不見了!”
  要是不看場面聽聲音的話,現場簡直就像是島國黑社會大佬匯聚壹堂的電影場景;但壹細品,壹群人即使穿著西裝,灰蒙蒙的臉和粗糙的手,也出賣了他們的身份。
  ——這群人,就是嘉谷在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合作社的社長們。
  同行相見,不只是朋友,也可能是“冤家”。
  海侖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的何社長,與鄰縣大能合作社的馬社長,就是壹對有名的“冤家”。
  馬社長是典型的東北人身板,體型又寬又大;何社長卻是南方人身材,站在馬社長身邊,看起來,就像是壹棵冬梅站在了壹株槐樹前面似的。
  明顯可見,何社長的臉型都扭曲了。
  他下意識地站得遠壹點,“哼”了壹聲,道:“喲,妳這老頑固又跑來種大豆了,不是說再也不種大豆了嗎?”
  “跟著嘉谷種大豆效益高啊。”馬社長理所當然地說道。
  何社長不由壹滯,哂笑道:“真沒想到,嘉谷的威力這麽大。連妳這老頑固,都不要臉地抱大腿了。”
  馬社長呵呵壹笑:“妳不也是嗎?”
  何社長不屑地撇撇嘴,道:“誰跟妳壹樣了?我可是東北第壹批加入嘉谷合作社的,這叫什麽?這叫元老,妳那叫墻頭草。”
  在加入合作社之前,兩人都是當地的種植大戶。只是,壹個是堅定的“大豆派”,壹個是搖擺的“大豆派”——還種大豆,但是規模越種越小。
  “妳那叫運氣好。要是以前的大豆,單產低,出油率低,機械化的程度低,生產成本高,價格也比進口的高,榨油企業都不願意選擇國內的大豆。種玉米的效益是大豆的三倍,誰會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馬社長停了壹下,又道:“也就嘉谷實力出眾,被妳抱對了大腿。”
  之前,在東北,農民喜歡種水稻和玉米才是常態。不說機械化水平上,種植玉米畝產能達到1500斤,而大豆最多只有250斤,即使大豆收購價比玉米高壹倍,也難以撼動農民種植玉米之心。
  但嘉谷合作社成立以來,帶領社員從事規模連片種植,從高產品種,到大豆生產所需的整地、起壟、播種、中耕、噴藥、收獲機械配套,壹應俱全……成本降低了,收購價提升了,種植嘉谷大豆,每畝的收益已經能與種植玉米不相上下,甚至更勝壹籌。
  然後,節操是什麽?馬社長也麻利“卷地”投入了嘉谷合作社的懷抱。
  自此,每次見面都免不了被何社長“呵呵”以對。
  “不說這些陳麻爛谷子的事了,老何,妳在嘉谷內消息最靈通,據說嘉谷出了壹個了不起的大豆品種,有多了不起?”馬社長直直看著何社長。
  這個問題壹出,旁邊的人也豎起了耳朵。
  可以說,這次嘉谷在分紅之前召集大家過來,壹看就知道是有大動作,各種小道消息也滿天亂飛,但知道確切消息的人並不多。
  “我確實知道。至於有多了不起?嗯,等會妳們就知道了。”何社長擡擡下巴,得意非常。
  馬社長剛想噴壹頓賣關子的這廝,嘉谷的員工過來安排他們進入會場了,只好作罷。
  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見狀,也不急著去見齊政了,綴在後面進入了會場。
  短暫的幾分鐘以後,齊政出現在現場。
  有人認出了齊政的身份,場下壹片嘩然。
  嘉谷的大老板都出現了?肯定是有大動作了,尚不知情的人們情緒更加振奮了。
  齊政拿起話筒,先笑了笑,旋即道:“我是齊政,自我介紹就不多說了。今天召集大家過來,是有壹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們的實驗室,培育了壹個大豆新品系‘嘉豆13號’,大面積的平均畝產達到了425公斤……”
  下方先是壹靜。
  落針可聞的靜謐持續了幾秒,也許是十幾秒。
  然後,所有人像是突然復活的僵屍似的,不約而同地想說點什麽。
  沒人聽得清身邊人在說什麽,他們只是不停的說啊說,仿佛不如此不能宣泄出自己心底的震撼。
  馬社長已是目瞪口呆,傻傻地重復道:“425公斤?425公斤?”
  除了何社長等部分知道這壹結果的人以外,臺下是滿滿的不能置信的眼神,以及必不可少的爭論。
  畝產425公斤的大豆是什麽概念?
  這已經達到了小麥的產量水平,即使是與轉基因大豆相比,也是翻了壹倍。最簡單的評價,就是讓大豆的生產效率出現了質的變化,也即俗稱的——“革命”!
  在場的合作社社長多是種田老把式了,沒有人比他們更能體會到這壹“大豆革命”帶來的沖擊有多強烈!
  隨之而來的是狂喜。
  合作社與嘉谷,雖然不至於壹損俱損,但壹榮俱榮是必然的。
  齊政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笑了兩聲,繼續說道:“嗯,我們打算在明年全面推廣‘嘉豆13號’,有意換種的,可以先跟我們登記……”
  話音未落,臺下又是如林的手臂,所有人都恨不得第壹個登記,呃,除了裝鹹魚的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以外。
  齊政單手向下壓了壓,讓大家先安靜下來,才道:“大家先不用急,種子資源是充足的,但是‘嘉豆13號’的種植,要配套特種根瘤菌接種技術,所以有意換種‘嘉豆13號’的合作社,要先派人過來學習根瘤菌接種技術……”
  何社長立刻站了起來,昂然擡頭道:“我們金秋合作社,至今規模經營土地面積23萬畝,擁有大型機械三十余臺,我們願意全部換種‘嘉豆13號’,我們全社上下,將以120%的力量,完成公司的相關培訓……”
  馬社長也不甘示弱,站了起來,道:“我們大能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面積17萬畝,我願意親自帶隊過來學習新技術……”
  臺下的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瞪大了眼睛,壹眨不眨:這是真正的“壹聲令下,雲而景從”!
  他從未見過如此積極的農業合作社社長。
  他們不擔心真假嗎?他們不擔心種植技術困難嗎?他們不擔心社員學不會嗎?
  在他印象中,由於缺少基層政府的有組織推動,國內的農民合作社多處於自生自滅的境地。他們缺乏資金,缺少知識,缺少經營和管理能力,再加上活動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很有限,因而很難有所作為。
  但他不知道的是,嘉谷體系的農業合作社,都是通過嘉谷體系有組織的推進去實現的。
  嘉谷會派出工作人員參與農民合作社的創建全過程。合作社成立前,幫助農民組織會議,指導並幫助合作社達成壹致意見、決定業務活動種類等;合作社成立後,指導並幫助確認成員、制定計劃、尋求資源、進行產業分析等。
  因此,嘉谷體系內的農業合作社,對於嘉谷的信任可謂無與倫比。
  另壹方面,因為是嘉谷牽頭組建的,這些合作社沒有其他合作社中壹股獨大的情況,社長往往只是負責生產經營管理事務,像財務、利益分配等重要事項,都由嘉谷派出專業人士幫助決策,所以嘉谷體系的合作社,凝聚力也是無與倫比的。
  這樣的合作社,就是嘉谷體系在中國大地上點燃的壹個個火把。
  隨著壹位又壹位的合作社社長爭先站起來,現場的氣氛趨於狂熱。
  沒有多少感慨的時間,農業廳廳長就看到下屬記錄下來的數據,大吃壹驚。
  目前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5500萬畝,除去國有農場的1700萬畝以外,嘉谷體系的大豆合作社,自主經營的土地面積合計達到了近3000萬畝。
  這個數字讓他頭暈目眩了。
  我來幹什麽?我還有什麽用?
  難怪齊政敢豪言壹年之內“攻克”全省。
  哪需要壹年時間啊!他壹句話,在場的合作社都搶著“換種”;而據他了解,黑龍江省的國營農場,壹向與嘉谷在育種上密切合作。
  換言之,頃刻之間,黑龍江省的“大豆革命”,攻略成功!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